2015-12-13

我们走向钢铁强国还缺什么? 

  我们走向钢铁强国还缺什么?

  ———周国治谈基础研究助我国成为钢铁强国的内在逻辑

  “随着工业的发展,基础理论的研究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想要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在冶金技术层面,需要更加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能再把 它忽略了。”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周国治在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 新联盟等多家单位支持,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2015冶金创新论坛上,从技术和科学层面提出了中国钢铁走向强国的研究路径。

  何谓钢铁强国?

  “我国是钢铁大国,不是钢铁强国。”周国治表示。

  周国治认为,纵观世界冶金发展史,钢铁强国要同时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要具备较大的钢铁产量;二是要有生产优质的钢材,以及广泛的钢材品种的能力;三是要配套杰出的冶金科学技术团队。

  周周国治认为,科学技术方面,基础理论研究环节、工艺技术研究环节和工业生产研究环节的共同作用促进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得到进展,都会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也能引发其他两个环节的发展,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周国治解释道。

  “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主要是依赖工艺技术方面的进步,而工业发展的前期都是如此。”周国治类比说,在冶金历史上,引进水利鼓风代替人力鼓风以后,马上就引发了一次炼铁的革命,其原因就是设备在起作用。“从这里看出,任何工艺设备的改进,都会对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而金属矿产是不能再生的资源,其存量会随着开采越来越少,贫矿会相对变多。“在这种情况下,基础理论研究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周国治认为,钢 铁工业发展前期主要是靠工艺方面的进展,而目前工艺突破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对于目前的中国钢铁工业来说,拥有世界一流的设备,掌握先进的工艺技术,不应继 续考虑规模的问题。

  周国治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不仅会推动钢铁工业的发展,还有可能诞生世界一流的专家,将不断推动我国钢铁强国的建设。”

 

61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