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环保部部长:到2020年雾霾和黑臭水体将明显减轻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1月11日表示,“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当日召开的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陈吉宁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其基本要求就是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不能退步,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要有所好转,一些突出环境问题如大规模严重雾霾、城市黑臭水体等明显减轻。”

 陈吉宁分析说,确定具体环境指标是谋划“十三五”环保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他说,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质量改善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治理水平提高而逐步实现的过程。

 环保部门研究显示,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15年我国338个城市PM10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为50微克/立方米。“历 史同期”发达国家PM10平均约为44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18-25微克/立方米左右。要在2020年达到发达国家“历史同期”平均水平, 需降低50%左右,难度极大。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基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在环境质量指标方面,将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 粒物(PM2.5)浓度下降比例、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重点地区重污染天数减少、全国地表水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全国地表水劣V类水体 比例等作为主要指标。

 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方面,将挥发性有机物(VOCs)纳入总量控制范围;在环境风险方面,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突发环境事件数量下降;在生态保护方面,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县域生态状况持续提升。

 “目前,我国的生态产品供给不足。”陈吉宁说,需要抓紧环境标准建设,完善标准体系。通过严格环境执法和强化标准引导,有效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陈吉宁表示,“十三五”时期,环保部门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以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为动力, 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以建立健全环境预防体系为抓手,切实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以法治和标准为牵引,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生态环 境安全为底线,加大环境风险防控力度。以社会多元共治为路径,大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78 上一页 下一页